想要教育出出色的孩子,不只要教育孩子,还需要教育自己、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。
一,认识爸爸妈妈的真的意义
爸爸拿什么去教育孩子?就是我们的男士能量与男士魔力。
不少爸爸感觉教育和自己没什么太大关系,爸爸只负责赚钱养家就好。事实上,孩子将来的意志力、创造力、勇气、独立能力、事业能力、与财富的关系,都与爸爸的教育息息有关。
爸爸代表着男士的能量与男士魔力
爸爸是孩子的力量源头,
当孩子遇见逆境,
遇见处置不了的问题,
遇见痛苦挫折困难的时候,
就需要爸爸能量的支持和鼓励。
爸爸的能量
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,
也是孩子意志力、行动力、品格的根基。
妈妈该怎么样教育孩子?妈妈所包括的力量与能量是什么?
作为一个妈妈,首要条件是女性,女性的天性是柔软、接纳、温顺的。妈妈的女人力量会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充满爱的能量,并且学习接纳自己、接纳与允许别人,理解别人,爱别人。
假如妈妈没能发挥我们的女人力量,没能给孩子真的的爱、接纳、允许、温顺,那样孩子在将来的日常也会不懂什么是真的的爱、接纳、允许、温顺。孩子会在将来的生活与亲密关系中处处碰壁,得不到想要的幸福。
1第一个部分是允许
不少母亲非常焦虑,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,而且忍不住非常快要指出来,每件事处处操心,这不是真的的女人力量。
妈妈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缺点的时候都要接纳和允许。
孩子的优点需要妈妈用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,孩子需要成长,需要犯了错误,需要有实践和体验的空间。
犯了错误需要的是修正而非惩罚。孩子天性就是玩和探索,只有妈妈允许且接纳孩子去探索的时候,孩子才会成长成为独立出色的个体。
有些父母非常纳闷,孩子在其他人面前都非常不错,一回到家,一看到我们的母亲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,变得不可理解。
假如妈妈的接纳和允许没做好,孩子就会一直隐藏情绪,一直压抑自己,没能发挥我们的天性和本能,如此的孩子,必然会在没办法压抑的时候爆发,产生更多的问题。
2第二个部分是不控制
妈妈要掌握在孩子身上放下、甚至示弱,回到女人、母亲的地方上来。
一个强势的母亲,任何事都要插手干预的母亲,孩子非常难自信,也非常难有自己独立的主见。伴随年龄渐长,孩子会变得愈加懦弱,愈加没办法独立。
我见过不少强势的母亲,她们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管教的事无巨细。一边帮孩子做所有决定,一边指责抱怨孩子什么都不可以。其实,是妈妈斩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,把孩子变成了笼子里不会飞的鸟。
3第三个部分是柔软
一个妈妈真的的力量,一个女性的真的力量,是柔软与温和。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怎么样做到柔软与柔和。
越柔软、温和的妈妈,她在孩子面前的影响力与领导力越强。孩子想亲近妈妈,听从妈妈的教会,并且发自内心的尊重妈妈。那些整天扯着嗓门对孩子嚷、对孩子吼叫的妈妈,只能遭到孩子的反抗与抵触,孩子会愈加的叛逆。
正确理解了作为爸爸妈妈的教育内涵,不要觉得孩子的问题只不过孩子的问题。不少父母在孩子发生问题后,就匆匆忙忙的找老师、报各种班,企图 维修孩子,但到最后会发现:所有孩子的问题,都是爸爸妈妈的问题。
当孩子发生问题后,爸爸妈妈需要静下来,问问自己,到底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?
家庭教育重在言传身教、以身作则,而非在教。
解析一下教和养两个字
一个是教育,一个是养育,
教育需要言传身教,心口合一,以身作则。
养需要用情用心,
携带爱去滋养。
假如作为父母,
我们的各种问题没处置,
自己都没能做到,
却企图让孩子全部做到,
一味的控制与强加与孩子,
那孩子的心就会越走越远。
大家现在不少家庭是有教条无教育。父母不停的给孩子讲道理、树立规则和限制,并没以身作则,于是那些规矩就是虚的,成了孩子的囚笼。孩子会想尽方法逃离虚伪的环境。
或者就是父母一边对孩子说着我爱你,你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宝贝,一边在情绪失去控制的时候又打又骂,面目狰狞。孩子心里就会分裂,他不了解何为真的的爱,不了解爸爸妈妈是否真的爱自己。
二,心灵成长比学习成长更要紧
不少父母目前把孩子的学业、学习成绩摆在第一位。事实上,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,可怕的是孩子的心灵、心理的问题。
孩子的心灵与心理是支撑这个孩子一生的根基,假如孩子的心灵、心理出现问题,就算成绩再好,他也不会得到真的的幸福,甚至出现各种极端问题。近几年的新闻,常常出现:某名校学生弑父杀母、虐待小动物、毒害同学如此的事件。
这就是不少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: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,而不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和心理健康教育,孩子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不错,却有紧急的心理疾病,最后酿成苦果。
怎么样给孩子一个非常不错的心灵成长环境?
第一是父母的情绪自我调节与管理的能力。父母需要先处置我们的情绪问题,内在问题,当我们的内在与情绪平和了,才能将如此的力量带给孩子,才能树立一个好的榜样,才不会让孩子在家里成为惊弓之鸟,才不会由于情绪而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。
第二,父母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:爸爸妈妈并非高高在上不可撼动的权威,爸爸妈妈也是人,也需要检查自己、内省自己,也需要心灵成长,也需要疗愈我们的问题和创伤。
就好比一个成天不做家务的妈妈,天天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勤劳、要做家务,但我们的家务却一团糟,孩子肯定不会根据妈妈说的做,反而会在心里鄙视和抵抗妈妈。
三,给孩子留肯定的空间和隐私
孩子并非爸爸妈妈的附属品或者所有物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、独立的灵魂。孩子与爸爸妈妈有着不少的相似点和一同点,但他依旧是一个独立、完整的个体。
要分清孩子的东西就是孩子的,孩子也需要爸爸妈妈的尊重和独立的空间。孩子也会有情绪、有心事、有秘密。这类情绪、心事、秘密,有的需要得到爸爸妈妈的支持、一定、帮助,有的则需要孩子自己消化,成为成长道路上的宝藏。
不少爸爸妈妈带来做心理健康咨询的孩子,对爸爸妈妈最不满的地方就是:爸爸妈妈随便出入我们的房间、拆我们的信件、并且随便处置我们的东西、翻我们的私人物品、衣服、口袋等行为。
不少孩子甚至因此厌恶爸爸妈妈,疏远爸爸妈妈。
爸爸妈妈需要了解:孩子虽然是大家的孩子,但他也拥有宝贵的自由意志和为自己做选择的能力,孩子有自己想法、态度、思想,他并非是爸爸妈妈的私有物,更不是随意摆设的玩物甚至宠物。
假如爸爸妈妈担忧孩子会学坏、会出问题,最好的办法不是去践踏孩子的隐私空间,翻孩子的物品,而是与孩子诚恳的交流、知道孩子的真的想法、看到孩子的情绪,并且持续的在生活与教育中修正自己。
四,爸爸妈妈的内心决定着孩子的内心
不少父母望子成龙、成材心切,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班、专长班辅导班,一天也不停歇。爸爸妈妈之间平时聊天也是三句不离成绩、专长、分数、才艺。
《大学》里讲正心、然后诚意。正哪个的心?父母的心,然后再正孩子的心。父母的心决定着孩子的心。
一个整天焦虑、脾气暴躁的妈妈,孩子是没办法安心学习的,孩子会整日生活在焦虑与担心中。甚至连睡觉都会是惶恐不安的。
假如家庭中没爱,整日冷战或者吵架,孩子也无法把精力用在学习上,他不由自主的就会想逃避、想逃学、想怎么样去替爸爸妈妈承担所有或者渴望帮助爸爸妈妈修复关系。
爸爸妈妈的内心决定着孩子的内心,
爸爸妈妈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。
所有些爸爸妈妈都是教育的载体。
爸爸妈妈是哪种,
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是哪种。
教育孩子,要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。
把孩子当做我们的镜子,
当做修正我们的契机。